晴隆县大桥河三级水电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调查报告
来源:博源环境添加时间:2020/10/20 点击:
一、
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晴隆县厂党村办板桥社区大桥河上
2、建设性质:项目名称:晴隆县大桥河三级水电站建设项目;
3、建设单位:晴隆县大桥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建设地点:电站拦河坝及取水口位于晴隆县鸡场镇紫塘村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05°18′43″,北纬25°47′55″。电站厂房位于取水口下游约3.8km处。
5、建设性质:改扩建
6、建设时间:2007年建设电站,2019年电站扩建完成发电。
7、工程总投资:11200万元
8、建设规模:总装机容量为8000kW。
9、工程组成与建设内容:本工程属于水电开发项目。项目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等组成,主要建筑物有溢流坝、引水渠(明渠)、溢流堰、前池、压力管道、厂房和升压站等,总投资 11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2.44万元。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1、该项目环评报告表编制与审批情况:按照水利厅和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的文件要求,贵州博远环咨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08月编制了《晴隆县大桥河三级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20年09月10日取得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的审批批复——《晴隆县大桥河三级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州环审[2020]43号)
2、该项目从立项至调试过程中无环境投诉、违法或处罚记录。
(三)投资情况
该项目设计总投资11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2.44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为0.2%。
(四)验收范围
本项目涉及的生态影响及所有环保设施及运行处理效果。
二、
工程变动情况
本建设项目属于后环评项目,无工程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1、废水
运行期废水主要为机修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机修含油废水:运行期生产废水产生量较小,主要是机组设备检修时的油污水,设备检修时间较为固定。含油废水有密闭废油桶收集后存放于危险废物暂存间(15m
2),定期交由具有含油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运行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项目主要废(污)为员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容积为12m
3)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肥,不外排。
2、废气
运行期电站运行发电,是属于清洁生产,不会产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本项目厂区食堂设置抽油烟机,食堂油烟经抽油烟机处理后沿管道向高空排放。厂区丰水期每天有8人值班,枯水期有4人值班,均在厂区食宿。厂区设置绿化带。
3、噪声
工程运行期间主要为电站水轮发电机产生的噪声,无其它噪声产生。本项目发电厂房内的水轮机位于室内。由于项目已建成运行,项目尾水口正常排放,河流流水落差大,水流声音较大,厂界东侧噪声值超过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但噪声经距离衰减、地形阻隔及植被吸收后,在厂区外200m边界处已达标。且发电厂房距最近的居民点厂党村约450m,项目噪声对区域敏感目标影响较小。
4、固废
项目营运期间主要的固体污染物为生活垃圾和电站机械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生
活垃圾由厂区工作人员收集后清运至厂党村生活垃圾堆放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废机油用密闭废油桶收集后统一放置于危险废物暂存间(15m
2),委托有处置废油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定期处理。
5、水土保持措施
项目在施工期结束后,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因地制宜采取生物措施(草皮护坡、植树)与工程措施(电站厂房场地平整)相结合,工程与复垦措施相结合,对破坏的面积进行控制,目前施工期生态环境问题正在消除。
四、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
(一)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1、废水
根据本次验收监测结果,电站所在的大桥河段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要求。电站运行本身不产生生产废水,发电运行对河流水质基本影响。电站生活区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3)固体废物
项目营运期间废油全部用桶装后暂存在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并委托有处置废油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定期处理。生活垃圾由垃圾收集池收集后,定期送当地政府部门指定点集中处理。旱厕污泥由附近居民定期清掏,作为农肥,不外排。
2、废气
该项目无废气产生。
3、噪声
除厂界东侧监测点处噪声值超标外,其余监测点噪声值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噪声超标主要是由于项目已建成运行,项目尾水口正常排放,河流流水落差大,水流声音较大。噪声经距离衰减、原有地形阻隔及植被吸收后,在厂区外200m边界处已达标。项目噪声对区域敏感目标影响较小。
4、固废
据现场勘察,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做到日产日清。废机油用密闭废油桶收集后统一放置于危险废物暂存间(15m
2),委托有处置废油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定期处理。
5、总量控制
该项目无总量控制要求。
(二)生态保护措施
(1)植物植被保护措施
发电厂房占地范围内空地设置绿化带,设置了乔、灌、草结合的绿化。进场道路、引水渠两侧经过多年的自然植被恢复及人工绿化,绿化效果较好。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自然演替规律,增加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的林木成分。加强库周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对库岸及绿化区种植的各类植物进行有效管理,发现有死亡的林木应及时补种。继续恢复河滩植被,杜绝在河滩地开荒种地,以防河岸滑坡和坍塌。
(2)对陆生生物的保护措施
加强对库区野生动物的保护,对电厂职工定期开展环境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环境意识。原有活动在河岸带的动物,相当多一部分会转移到其它地方,避免人为的造成对动物过多干扰,争取有更多的原来活动在河岸带的动物留在库区。既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又要重视对人、蓄和工程管理人员毒蛇咬伤防治和防疫工作。加强管理,减少污染,配备相应的垃圾处理设置,保护水禽,防止破坏新的景观。
(3)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措施
为保证大桥河流域内鱼类资源的生存和繁殖,在鱼类繁殖期5~8月份流域内各电站之间应采取综合利用水库调度,根据上游的来水量,适当控制溢/泄流量,在库区尾部和电站坝下造成一定的水位增幅,给鱼类创造合适的产卵繁殖条件。同时向水库投放鱼苗时间一般可选择在每年的5月中旬,此时正值水库水温较高、浮游生物天然饵料较丰富的季节,以保证鱼苗的成活率。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有效保护和发展鱼类资源,促进水库主体经济鱼类种群的繁衍。
(4)生态流量孔的设置
电站现采用泄沙闸,在枯水期和枯水季节下泄河流生态用水,设置电站生态流量不少于0.205m
3/s。
(4)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措施
为保证大桥河流域内鱼类资源的生存和繁殖,在鱼类繁殖期5~8月份流域内各电站之间应采取综合利用水库调度,根据上游的来水量,适当控制溢/泄流量,在库区尾部和电站坝下造成一定的水位增幅,给鱼类创造合适的产卵繁殖条件。同时向水库投放鱼苗时间一般可选择在每年的5月中旬,此时正值水库水温较高、浮游生物天然饵料较丰富的季节,以保证鱼苗的成活率。为保证水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为基本前提,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种移植,以自然繁殖保护为主,动态调控人工放流的鱼类种类与数量为辅,从而为促进水库主体经济鱼类种群的繁衍。
(5)完善水库调度方式
电站在停机期间必须不间断地下泄不低于0.205m
3/s 的生态流量,以维持下游的水生生境。根据本工程的运行调度方式,大洪水时,工程坝址基本恢复天然河道行洪能力,能够很好地短期内维持坝上游水生生态的连通性。
(6)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遵守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各项法规条例;不从事诸如狩猎等对区域生境有不利影响的活动;爱护项目区的山林和草地,严格遵守地方天然林保护的有关规定。开展生态监测和管理。在工程运行期应进行生态影响的监测或调查。监测生境的变化,植被的变化,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整体性变化。通过监测,加强对生态的管理,在工程管理机构,应设置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建立各种管理及报告制度,开展对工程影响区的环境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环境意识。通过动态监测和完善管理,使生态向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
五、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设未增加环境敏感区,项目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敏感区、保护物种等的影响;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地表水达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边界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生活污水不外排;固体废物合理妥善处置。本项目运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六、验收结论
晴隆县大桥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晴隆县大桥河三级水电站建设项目,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的要求,防治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落实情况较好。项目建设过程及试运行期间未造成明显生态破坏,废水不外排,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根据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结果,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中规定的验收不合格情形对项目逐一对照核查,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验收组认为,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